香港樓市下跌,誰的結局最慘烈
來源:亞洲購房網作者:亞洲購房網時間:2016/6/7
掃一掃,隨時看
香港住宅樓價于2015年9月創高峰,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不斷的下跌。萊坊國際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中,香港一般住宅和豪宅樓價與去年9月樓價頂峰比較分別下跌了11%和7%;而大部分市場機構預測今年香港住宅價格將繼續下跌5%-10%。
隨著價格下跌,香港樓市上出現了不少“割肉離場”的案例,業主少則虧損數十萬港元,慘些的,虧逾千萬的也大有人在。
看到當地媒體報道,今年以來虧損最多的一樁交易位于九龍何文田區域,在這個傳統豪宅區,一套實用面積1879平方呎(約175平米)的四居室單位,被以虧損1577萬港元的代價賣出。
根據公開資料,原業主是兩名內地人,其中一位登記的名字是李光榮(LI GUANG RONG),與內地華安保險董事長同名(
但沒有確認是否李本人)。兩人于2011年以5150萬港元購入此房,而現在的售價則僅為3830萬港元(呎價20383港元)。根據房產代理的成交資料,僅僅在一年前,同一個項目的每呎價格曾達到39459港元(2015年5月成交的一個單位),幾乎是現在的兩倍。
此外,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現代教育,其創辦人吳錦倫也剛剛以虧損千萬的代價轉手了一套位于九龍牛池灣的住宅單位。
這種動輒虧損過千萬的交易,大多數是企業老板出于財務安排的需要。此外,也有不少普通港人因為在去年樓價高位時入市、且選擇了高比例按揭(九成),如今手里的房子已經變成了負資產。
所謂負資產,是指物業的最新估值低于未償還的按揭貸款余額,也就是說,即使業主立刻按市價賣出房子,不但首付全部虧掉,還欠銀行債務。2003年SARS及2008年金融危機后,香港樓市中曾大量出現負資產案例。
一套1000萬港元市值的房子,即使買入價和賣出價相同,一買一賣之間也至少虧損47萬港元(按最低標準印花稅及傭金計算);若持有時間不足3年,還需支付額外印花稅10%,即100萬港元。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的負資產個案達到1432宗,而去年第四季度,這個數字僅僅為95宗,增長速度之快令人心驚。
負資產的快速增長,與香港發展商的銷售策略及財務公司的存在脫不了干系。在香港買一手新房,大多數發展商都會接受高達九成的按揭,恒基地產甚至在某些樓盤創下過九成半的紀錄。雖然香港金管局規定的買房貸款上限是七成,但除了銀行的“一按”之外,大多數買房人都可以通過俗稱“財仔”的財務公司借到總房款兩成的“二按”。
這讓我聯想到了國內去年開端一度火熱的首付貸,從某種程度上說香港的這些“財仔”提供的就是一類首付貸產品。此輪大跌前,香港樓價連續多年強勢上漲,顯然這種產品也是助力之一,而如今樓價拐頭向下,供樓人也開始品嘗苦果。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如今香港的樓市已形成“悶跌”局面。誠如李兆基所說,“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即使現在有些樓盤的價格已經比去年便宜不少,但一般普通港人的買樓熱情并不高。
如今,經濟大環境不好,今年第一季度香港的GDP增長僅0.8%,是最近4年來最低水平;加息預期仍在;政府一再聲明不會撤銷或放寬針對樓市的“辣招”;土地及房屋供應不斷增加,不少新盤的開價甚至低過二手房。怎么看,香港的房價都仍未觸底。
本網注明“來源:亞洲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亞洲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亞洲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香港樓市下跌,誰的結局最慘烈
上一篇:香港房地產的歷史回顧...
下一篇:在日本投資房產好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