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名字,意思是“太陽的起源”(“旭日之國”)。
日本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用“大和”這個名字來區分日本的藝術類型和中國的藝術類型。大和作為一個現代的術語,與帝國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與保守的民族主義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代日本被認為是一個高度同質的社會,但是社會和文化模式的地區差異一直很顯著。地方的自豪感和對當地文化形態的認同依然強勁。日本人經常把人格特質歸結為特定地區的人,地區特性往往通過當地的烹飪特色和方言來表達。
位置和地理。 在日本列島由四個主要島嶼,面積約為234890平方英里(378000平方公里),并具有巨大的氣候變化。四大島嶼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沖繩的南島群(Ryūkyū群島)在地理上,歷史上和文化上都是獨特的。
日本沿整個東部和南部海岸線面向太平洋。北面和西面是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東海。朝鮮半島是亞洲大陸最近的地方。日本的生活一直是以海洋為導向的。匯聚海流的潮流創造出肥沃多變的漁場。
氣候受亞太季風周期影響,夏秋季節來自太平洋地區的暴雨,冬季來自北亞地區的冰冷的風吹雪山。
大約有1,500座火山,因為這些島嶼位于主要的斷層線上,所以地震是常見的。只有大約15%的土地是農業的水平,所以沿海平原和山谷的人口密度非常高。由于陡峭的山脈,幾乎沒有通航的內河航道。
人口。 1999年的人口是1.27億。這個國家城市化程度高,城市人口密度極高。根據1995年人口普查,有8100萬人(65%)居住在城市地區; 這只占國土面積的3%。
工業化和經濟發展近150年來,人口從三千多萬增長到現在的規模。這一增長是由于人口迅速轉變,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嬰兒死亡率急劇下降,壽命延長,廣泛依賴節育,以及家庭成員由大規模多代擴大家庭到小核心家庭。
人均壽命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由于這些趨勢,人口預計在二十一世紀初達到頂峰,然后縮小。
語言屬性。 官方和主要語言是日語(Nihongo)。
明治維新1868年,政府試圖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語言統一是塑造國家認同的一個步驟。通過全國教育系統和軍隊,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民族方言取代了地方和區域方言。由此產生的方言 hyōjungo (“標準語言”)以Tōkyō的武士(“武士”)的語言模式為基礎,已經成為教育系統,大眾媒體,政府和企業的常態。
日語在語言上與韓語有關,兩種語言都被認為是烏拉爾 - 阿爾泰語系的成員。盡管語法,詞匯和語法相似,但當代語言是相互無法理解的。日本人也與各種海洋(馬來文 - 波利尼西亞)語言有密切的聯系,這表明在史前時代,群島可能已經由大洋洲和亞洲大陸的人口定居。
雖然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語音,語法基本上是不相關的,但是中國人對日本的語言和文明有著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寫作系統是在六世紀與佛教一起引入的,中國正字法被用來將日本文字轉換成文字。直到十九世紀,書寫中文的程式化版本仍然是精英文化的標志。
1500年前引入漢字,建立了語言和拼寫系統,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復雜的語言之一。當代的語言依賴于大量的中日文的詞匯和術語,以及來自日本本土術語的文字。大多數書面字符可以用中日文發音和日文閱讀在現代日語中閱讀。
除了將漢字改編成現有的日語詞匯之外,九世紀以后還發展了兩種語音文字體系。這些正字法使得可以用漢語發音來寫出沒有等同漢字的日本話。因此,對于沒有受過中文經典教育的人來說,讀寫能力是可以實現的,許多著名的日本文學作品,包括 “源氏物語”, 都寫在了這些文字里。
寫作系統 rōmaji (“羅馬字符”)用于將日文抄寫成羅馬字母。 Rōmaji 被廣泛用于標志,廣告和大眾媒體。政府采用但不是強制執行的另一種制度是不常用的。
盡管日本的口頭和書面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標準化的,但也有一些語言上獨特的民族和地區方言。最悠遠的方言是那些在沖繩島上講的方言。沖繩方言被許多語言學家認為是與日語不同的。琉球王國于1879年被吞并后,國民政府試圖用日本人的標準來代替使用琉球語言,但島嶼的孤立,在二戰前缺乏發展,直到1970年美國占領,沖繩人保持使用他們的方言。
其他語言上的少數民族包括韓日和阿伊努人。大多數韓日語是雙語的,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是日語的單語說話者。阿伊努人只有少數的母語人士。
象征。 國家的認同與團結正式以一些傳統的標志和圖案為標志,包括櫻花,描繪朝陽的紅白國旗和菊花。這些符號有爭議的意思,因為它們與皇室和二戰相關聯。例如菊花作為皇室的冠冕,在戰時宣傳中用櫻花來代表神風自殺飛行員的榮耀。進步的政治團體因為戰時的聯想而不敢飛國旗,唱國歌(Kimigayo)。
在日本的外國代表,如富士山,藝妓和武士等中使用的刻板印象,并不被日本人視為當代身份的象征。
當代日本文化強調象征性的地方或地區的身份表達。例如,當地的身份和自尊通常是通過“著名的本地產品”來表達的。幾乎每一個鄉村,城市都以某些東西而聞名,通常是當地特色的民間工藝品,當地的烹飪專業,或傳統的歌曲或表演藝術。
本網注明“來源:亞洲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亞洲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亞洲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